十九世纪末,英国议会为了保护本国市场,颁布了一个条例,其中规定,所有外国进口的商品都必需标明产地。当时的情况是,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,很多其它国家的商人,自然而然将英国货作为仿冒对象,再倾销到英国。所以英国议会此举,显然是为了大规模打假。
结果德国的商品也只好标明“德国制造”了,这仿佛是对德国人的沉重打击。因为当时的德国还不发达,在英国人眼里只是个农村
可是,就是这群“乡巴佬”的产品,却出乎意料地受到欢迎,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优秀,很快“德国制造”成了英国市场上的名牌。英国议会的地方保护政策,反而推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。也算是歪打正着吧。
真正优质的产品,是不需要浑水摸鱼的。在真正规范的市场,笑到最后的,只能是真正的质优者。
产品本身的质量,才是竞争的核心。
中国市场上出过不少所谓的超常规发展企业,他们的核爆炸,大多源于营销致胜。因为优质的产品必须实实在在地生产,没有实力不行,没有时日也不行。而营销策划,却可以很快搅出一堆壮观的泡沫,看上去声势浩大。当年靠广告狂轰滥炸的秦池酒之类,不可谓不风光也,只可惜如过眼云烟,转瞬即逝了。
中国象棋中最要命的一着是“将”军,帅被别人“将”了,你就危在旦夕。看上去整盘棋热热闹闹,都是车马炮卒们的戏,实质上要害却是后方那个不动声色的帅,所以帅和左右两个士是轻易不动的,一旦动起来,就接近残局了。
任何一个企业最热闹的都是业务部门,影视作品反映生意人的典型镜头也是洽谈业务,似乎生意人永远都是夹着个皮包,来去匆匆。书店里很多《生意经》之类,大多也是教导人如何营销,如何买卖。公司的实际运作中,销售人员的报酬也往往高于生产和后勤人员,甚至比管理人员更高,因为他们创造的效益有目共睹,是立杆见影的,体现为具体的容易量化的数字,他们的业绩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巨大。
但一件产品能否推销出去,最最关键的不是业务员的巧舌如簧,而是产品本身是不是好。在一个封闭的畸形的市场中,渠道是最重要的资源,而当市场已经成熟,渠道已经通畅,产品的销量就要由它的内在质量决定了。
业务能否源源不断洽谈回来,最最关键的是企业有没有能力完成好这些业务。业务必须有一个可靠的载体,所以稳扎在中央的大本营才是最关键的部分,这里是一切业务的消化处和诞生地。
古人说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”,如果一个企业过分重视业务员和推销术,而忽略了后方的生产和管理部门,就会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,犹如下棋心中只有车马而无将帅一样,必将营盘动摇,内部空虚,棋路混乱。见子吃子,这样虽然也能吃几个棋,但终究有点慌不择路的感觉,整盘棋看起来,悬。
纠缠不是办法
人性的弱点可以提供很多商机,比如当你并不需要一件东西时,如果有人上门推销,不管你是否愿意,他始终笑容可掬,喋喋不休,最后不管是因为你心被打动,还是不胜其烦,总之还是掏钱了事。
于是有人就将这种纠缠战术写进营销策略,作为推销术的典范,让那些急于应聘的业务员,以为找到了生财之路。
殊不知这正是营销的没落,如果一件商品必须如此辛苦才能让人接受,那至少说明它不是人们需要的东西,你笑得越努力,就越是对别人的强迫,而强迫的关系是不会长久的。
中国的媒体总爱批评洋快餐,斥之为洋垃圾。既然是垃圾,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?别人总有别人的长处。
美国强生玩具公司是美国幼儿玩具业中第二大制造商,它的玩具品种数以千计,玩具的质量有口皆碑,更令人羡慕的是,它的顾客群有很高的忠诚度。
忠诚不是天生的,除了靠品质取胜外,从儿童呱呱坠地那一天起,强生公司就带着玩具样品找上门来,征求意见,介绍产品,并与父母签约,按约每隔一个半月送上一个适合这个时期儿童玩的玩具,让玩具伴随儿童成长。随着儿童年龄不断增长,儿童对玩具兴趣也逐渐扩大,消费的玩具越来越多,推销人员仍然定期上门,这时,他已经成了孩子的朋友,他的产品也成了难以拒绝的需求。跟踪服务,服务到底,从眼前一直到长远,这就是强生的秘密。
如果不提高商品的内在品质,不把它变成人们真正的需要,生意就会越做越吃力,再怎么纠缠也是白费力气。